2025年11月05日
微信

亚洲论坛影响力国际年会 | 周神荣医生:医治两万四千多病人是上帝的恩典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1月05日 09:05 |
播放

 10月2日,周神荣医生在亚洲论坛影响力国际年会上分享了自己的信仰经历,他的家庭、父母、师长和同学,以及宣教士的感人事迹都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成为了一名医生,并靠上帝的恩典医治了两万四千多位病人,操刀手术八千多例。

97岁高龄的周神荣医生,降生在一个有名的中国台湾基督教家族——周家。周家出现过几位大牧者,其中最有名的是周神助牧师,而周神荣是周氏家族中最大的大哥。每年周神荣都会出钱出力组织家族成员聚会,因为他觉得家族的基督信仰是从父亲那儿传下来的,不能断掉。

1929年10月1日,周神荣出生于中国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的一个贫穷的基督徒家庭。出生那年正值金融危机时期,华尔街的股市崩盘,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而彼时的中国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时代。

那个年代,每天都有家庭礼拜的基督徒家庭并不多见,然而在他的家庭中,家庭礼拜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环。外祖父每天早上7点都会唱着诗歌赞美上帝。周神荣的母亲则是一名医院的助产士,这就意味着她每天都要奔波在外帮助病人,很难时常在家。但是她常用圣书上的话勉励孩子们,特别是智慧书箴言的一句话:“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周神荣常常听母亲这样的教导,即便是母亲已经归主37年,但这句话直到今天仍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周神荣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曾被父亲寄住在一个家庭,而这个家庭就在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对面。因此,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创始人兰大卫医生用生命爱中国台湾人的故事对周神荣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他亲手切下了自己妻子的皮肉给贫穷的病人,保全并医治其性命的事迹,使得周神荣深受感动,因此周神荣励志要做一名医生。此外,兰医生的学生也曾教导过周神荣的父亲周燕禄,父亲通过医师考试成为了一名医生后,便一头扎进乡间医治病人长达40多年。

此外,周神荣中学时期曾经在基督教长老会田中教会学会了五线谱,并从那时开始加入诗班献诗,到如今他已经在诗班服事了长达八十年的时间。目前,他在新加坡禧年堂仍参与诗班的服事。

年轻时,周神荣也曾受到了远赴非洲研究黄热病的日本医生野口英世博士的影响。野口英世曾因其在医学上的贡献出现在了日币上。而现在野口英世的奉献精神也在他的家庭得到了传承,他的长子现在也在西非的尼日尔从事跨文化医疗宣教的服事。

年少时,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博士所说的“少年啊,要胸怀大志”这句话对他有着不可小觑的激励;后来周神荣考上了中国台湾大学医学院,也有基督徒师长鼓励他,说:“做医生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做医生是一个上帝的召命。” 因此,从中国台湾大学毕业的医生很少是为了追求金钱的,而是为了专心做医疗的工作。

50年前,中国台湾消化学科刚刚起步,周神荣有幸被同学推荐到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消化器官疾病中心学习。在那里,他掌握了X射线诊断、内视镜诊断(包括胃镜检查)和消化器官外科(特别是食道外科和胃外科)等医学研究课程,并获取了相关的证书。而这些学习对他此后的从医生涯有着不小的帮助。

在从医的50多年时间里,周神荣医生诊治病人超过24500多人次,8000例患者接受了他的手术治疗,病人分别来自17个不同国家。他称自己不过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但是能够做这么多手术,看顾医治这么多病人,都是多亏上帝的恩典。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